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中医食疗养生学》微专业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5-07-07 点击量: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中医食疗学与现代营养学知识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其核心在于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中医食疗学为指导,并结合现代营养学、功能食品理论与技能,通过食物调理体质,预防疾病并促进健康,为慢性疲劳、失眠、肥胖等亚健康人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以及术后需康复支持者提供饮食指导方案。今天,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进,“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医食疗养生在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欢迎有志于从事健康事业的同学们报名学习本专业。成绩优秀者推荐成为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会员。

专业负责人:李晶晶,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中药学和中医食疗学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兼具中医药素养与现代健康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体目标包括:

(一)理论应用能力: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并能结合中医食疗学知识设计个性化食疗方案。

(二)技术实操能力:熟练运用中医药膳配伍、体质辨识,结合现代营养食谱编制等技能,服务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及老年群体。

(三)跨界融合能力:融合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食品科学知识,从事养生产品研发、康养旅游策划或社区健康服务。

(四)文化传播能力:推广中医养生文化,引导公众树立科学饮食观念,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需系统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尤其是常用药食同源物质的药性理论和功效应用知识,以及相关现代食品科学知识,掌握中医食疗核心原理和中医体质辨识,熟悉医学和营养学背景知识,具备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融合应用、设计个性化安全方案并有效沟通指导的能力。课程设置涵盖中医药学概论、中医体质学、中医食疗学、营养学和功能食品等多学科知识,并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为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及老年群体进行体质辨识和营养状况评价,提供具有中西交融特色和个性化特点的膳食调理方案。

四、招生对象及条件

(一)招生对象

学校内外年满18周岁以上者均可报名学习。

计划招生20人。

(二)招生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品行表现优良。

2.若为本校学生,在校期间应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留学生应对华友好,遵守中国法律。

3.每名学生可申请修读多个微专业,但单次报名只能申报1个,待修读完成后方可申请下一个专业。学生主动退出微专业学习者,可给予一次机会报名修读其他微专业。

、修读方式(含学制、授课方式、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学制1年。

授课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中医食疗养生学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理论

实践

《中医药学概论》

2学分

32学时

30学时

2学时

大二上学期

考查

《中医体质学》

2学分

32学时

28学时

4学时

大二上学期

考查

《中医药膳食疗学》

3学分

48学时

40学时

8学时

大二下学期

考查

《食品营养学》

3学分

48学时

36学时

12学时

大二下学期

考查

《功能食品》

2学分

36学时

28学时

8学时

大二下学期

考查

、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一)学分认定

学生按要求修读课程,参与考核,所获学分不可转换为主修专业学分,不纳入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微专业修读课程不参与本人保研排名、不计入学业预警;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不影响其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未能完成微专业修读的本校学生,其已修读的微专业课程学分可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

(二)证书授予

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应课程、环节,并通过考核者,可提交结业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颁发微专业证书,具体时间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确定。

微专业是非学历教育,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微专业课程简介

中医食疗养生学专业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中医食疗理论知识和康养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中医药学概论》构建中医思维框架,为学生掌握药食同源精髓与辨证施膳奠定根基;《中医体质学》深入探讨中医九种体质学说,是个性化食疗的精准导航仪;《中医药膳食疗学》是核心主干和应用枢纽课,运用食疗知识,设计调理体质、防控疾病的个性化食疗方案;《食品营养学》是中西医融合实践的关键桥梁,赋予食疗方案科学标尺与普适基础的现代支柱;《功能食品》让学员掌握健康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是赋能传统食疗精准化与产业创新的现代利器课。课程间互为支撑,以《中医药学概论》为理论基石,《中医体质学》为辨证钥匙,依托《中医食疗学》核心枢纽,融合《食品营养学》与《功能食品》现代双翼,共筑个性化中西医融合食疗方案设计能力。

(一)《中医药学概论》:32学时,2学分。

《中医药学概论》是中医食疗养生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更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时系统了解中医对人体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及丰富的诊疗知识,以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学生将学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气血津液、病因与发病、病机、诊法、辨证、防治原则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负责人:汪琼,女,副教授,博士,必赢线路检测3003教师,主讲《中医药学概论》《中药学》《中医食疗学》等课程。

(二)《中医体质学》:32学时,2学分。

《中医体质学》课程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讲授体质学说的基础理论、分类方法与实践应用。课程涵盖体质九分法(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等九类)的辨识标准,解析体质形成与演变的先天禀赋、环境制约及生命过程规律,并结合体质调养技术(饮食、运动、心理干预)指导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通过案例分析与实操训练,培养学生运用“三辨理论”(辨体-辨病-辨证)开展个体化诊疗的能力,贯彻中医“治未病”理念,提升健康服务实践技能。

课程负责人:曹秋实,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必赢线路检测3003教师,主讲《方剂学》《中医学基础》等课程。

(三)《中医药膳食疗学》:48学时,3学分。

《中医药膳食疗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食物的性能和应用,利用食物养生保健、防治疾病。课程涵盖掌握中医食疗的概念、基本原则、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配伍等基本理论,以及常用食物、药食两用品的性能特点、基本功效、主要适应病证、典型配伍等知识。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能运用疾病的食疗原则和食物的性能理论,辨证施膳,解决常见疾病的食疗问题。

课程负责人:李晶晶,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必赢线路检测3003教师,主讲《中医药膳食疗学》《中药学》等课程。

(四)食品营养学》:48学时,3学分。

《食品营养学》系统学习营养学基础理论、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人体营养需求及代谢规律,使中医食疗养生学微专业学生能结合中医理论掌握食性、配伍及辨证施膳的营养知识体系。能将营养学与中医食疗知识融会贯通,针对不同体质人群、常见疾病患者,既能设计中医食疗方案,也能进行现代饮食营养分析和健康饮食指导。

课程负责人:杨芳,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bwin必赢3003检验学院教师,主讲《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技术导论》等课程。

(五)《功能食品》36学时,2学分。

《功能食品》课程是以食品科学为核心,与营养学、医学、药学密切结合、交叉的应用性学科,功能食品定位与中医未病先防理念相契合。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环节重点学习功能因子的内涵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理解功能食品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维持血脂健康、抗氧化等特定功能;同时涵盖功能食品的研发、评价及加工技术等内容。

课程负责人:马芝丽,女,博士,副教授,bwin必赢3003检验学院教师,主讲《功能食品》《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标准与法规》等课程。

七、咨询方式

(中医食疗养生学微专业招生咨询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