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健康管理师。通过融合多学科知识,秉持实践为主,理论为支撑的办学理念,将“治未病”理念,为健康、亚健康、慢性病风险及康复人群等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本专业是未来健康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欢迎有志于从事健康管理事业的同学们报名。
专业负责人:赵敏,博士,教授,硕、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药调控免疫微环境重塑机制研究。
二、培养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独立开展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检测、分析与评估工作,精准把握营养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状况。学生在完成本专业所有课程学习后,不仅能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还将具备参加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考试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提高全民族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贡献专业力量。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需系统学习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掌握健康检测、评估及干预方法,熟悉营养与心理健康的评估与指导,具备健康咨询与危险因素干预能力。课程设置涵盖中西医基础、健康管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为个体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一)招生对象
全校范围内于2025年秋季学期进入大二阶段的本科生。
计划招生20人。
(二)招生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品行表现优良。留学生还应对华友好,遵守中国法律。
2.在校期间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3.学习能力强,学有余力,不影响主修专业学习。
4.每名学生可申请修读多个微专业,但单次报名只能申报1个,待修读完成后方可申请下一个专业。学生主动退出微专业学习者,可给予一次机会报名修读其他微专业。
四、修读方式(含学制、授课方式、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学制2年。
授课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理论(线上) | 实践(线下) |
《中医学概论》 | 3学分 | 48学时 | 36学时 | 12学时 | 大二上学期 | 考查 |
《现代医学概论》 | 3学分 | 48学时 | 24学时 | 24学时 | 大二上学期 | 考查 |
《营养与健康》 | 2学分 | 32学时 | 16学时 | 16学时 | 大二下学期 | 考查 |
《健康心理学》 | 2学分 | 32学时 | 16学时 | 16学时 | 大二下学期 | 考查 |
《健康食品动物模型评价》 | 2学分 | 32学时 | 4学时 | 28学时 | 大三上学期 | 考查 |
五、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一)学分认定
学生按要求修读课程,参与考核,所获学分不可转换为主修专业学分,不纳入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微专业修读课程不参与本人保研排名、不计入学业预警;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不影响其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未能完成微专业修读的本校学生,其已修读的微专业课程学分可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
(二)证书授予
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应课程、环节,并通过考核者,可提交结业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颁发微专业证书,具体时间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确定。
微专业是非学历教育,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六、微专业课程简介
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全面健康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中医学概论》作为基石课程,为学生提供中医理论的坚实基础;《现代医学概论》深化现代医学知识理解,提升临床应用能力;《营养与健康》创新健康评估方法,掌握营养干预技巧;《健康心理学》洞悉个体心理状态,理解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健康食品动物模型评价》则整合前序知识,实现健康管理策略创新与实践。课程间互为支撑,共同构建全面的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知识体系。
1、《中医学概论》:48学时,3学分。《中医学概论》是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传授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学生将学习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方法、中药学及中医养生等知识,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能,此课程将涵盖12学时的实践课程,强化非中医专业同学的中医实践能力。
课程负责人:冯新玲,女,教授,博士,必赢线路检测3003中基内经教研室,主讲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等课程。

2、《现代医学概论》:48学时,3学分。课程以健康管理需求为导向,以夯实必要西医基础为核心,以启发中西医结合思维为特色的课程,让学生系统、准确地掌握现代医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识框架。教学内容需紧密围绕“健康管理”的核心任务(预防、评估、干预、维护),利用解剖图谱、生理动画、病理图片、影像资料及健康管理流程图等,着重讲解现代医学的定义、人体结构与功能基础、疾病学基础、疾病风险识别、生活方式干预和慢病管理等相关的现代医学知识。课程目标是培养出既懂现代医学“语言”和“逻辑”,又能站在健康管理角度思考问题,并初步具备探索中西医结合路径潜能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负责人:姜霞,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bwin必赢3003病理学教研室教师,主讲病理学、现代医学概论、现代病理学基础等课程。

实践课负责人:李鑫,女,博士,“植物抗癌活性物质提纯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谱度众合(武汉)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

3、《营养与健康》:32学时,2学分。研究营养与疾病关系,通过营养干预预防治疗疾病,提升健康水平。内容涵盖营养素功能、食物营养价值及营养与疾病联系,强调制定合理膳食计划,改善疾病症状,促进健康。本课程将加设食品的加工与制作实践内容,拓展学生的社会视角。
课程负责人:赵敏,女,教授,硕、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必赢线路检测3003教师,主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本科各专业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

实践课负责人:周艳艳,教授,硕士生导师。必赢线路检测3003教师,主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本科各专业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

4、《健康心理学》:32学时,2学分。《健康心理学》:课程系统聚焦心理因素与健康及疾病关联机制,以“生物 - 心理 - 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探索研究维系健康以及促进康复的心理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剖析心理压力、情绪状态对免疫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心理手段引导人们养成健康习惯,帮助患者配合治疗、提升依从性;针对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教授心理评估和干预方法;将心理知识运用到群体健康促进中。
课程负责人:朱斯斯,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bwin必赢3003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主讲医患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等课程。

5、《健康食品动物模型评价》32学时,2学分。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以及实验新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和前沿性的研究领域,它旨在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西医技术相结合,通过构建特定的动物模型,深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机制和效果。主要包括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动物选择、模型建立和模型优化,开启学生科研之旅。
课程负责人:萧闵,女,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实验动物学、中药药理学研究等课程。

七、咨询方式

(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微专业招生咨询QQ群)